导图社区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思维导图,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维导图,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前的课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改革。
第二节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思维导图,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序列和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的思维导图,学科课程理论有学科中心课程论(知识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经验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两边到质变
循序渐进,不可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阶段性
人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由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顺序与阶段的区别
顺序
强调方向性A到B到C,不可逾越,不可逆
阶段
强调ABC不同,不可混淆
互补性
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如盲人)
互补性存在于心理技能与生理技能之间
结合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不总是匀速直线前进的
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段发展速度不平衡
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
抓关键期
身心某一方面的技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最早由劳伦兹提出
当其可之谓时
《学记》的教育原则:及时施教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个别差异性
群体角度
性别差异
自然性的差异,生理机能、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异
个体角度
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
不同个体由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因材施教
不平衡性与个别差异性的区别
不平衡
同一个人的不同方面
个别差异
不同人之间
人发展的动因
单因素与多因素
单因素
遗传决定论
生而知之;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性也者,与生俱生也
高尔顿
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霍尔
格赛尔
环境决定论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华生
洛克
教育万能论
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对人的身心起决定作用,否定遗传的作用
爱尔维修
多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有不同作用
内发与外铄
不可取
内发
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代表人物
孟子把四耳佛带到屋内
四耳
威尔逊
佛
弗洛伊德
内
内发论
孟子
性善论
复演说
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成熟势力说
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优学生的代表人物,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代表理论
成熟论
外铄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外出寻找落花生在哪
外
外铄论
寻
荀子
落
花生
哪
斯金纳
性恶论
化性而起伪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
白板说
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来自后天,强调外在力量的作用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人的行为、人格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加以塑造、改变、控制、矫正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素质
生理前提
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胜利解剖上的特点
作用
制约人的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三翻六坐
制约教育培养人的重点和方向
可塑性
不起决定作用
《伤仲永》
狼孩
环境
现实基础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人的发展提高现实条件和可能性
从总体上制约人的发展状态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同时存在
不起决定性作用
学校教育
主导因素
起作用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
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较全面、系统、深刻
独特价值(作用)
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
加速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又快又好发展
开发学生特殊才能,发展学生个性
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主观能动性
决定因素
内在因素,根本动力
促进人的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