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十章 知觉 根据老师课件整理
编辑于2020-02-26 09:27:52第十章 知觉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不同于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三、知觉的信息加工机制
自下而上的加工

对感觉到的刺激物特征进行组织、整理,从而形成知觉
自上而下的加工也称概念驱动加工,指知觉者的习得经验、期望、动机,引导着知觉者在知觉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整合和表征的建构,也称为建构知觉理论。
自上而下的加工

利用已有经验、期望、动机对刺激信息进行选择、整合和表征的建构

自下而上的加工认为,感受器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就是我们知觉所需要的一切,无需复杂的思维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参与,我们就直接知觉到了周围环境。
视崖(visual cliff)实验(Gibson,1979)
两种加工方式的关系
自下而上的加工需要已有经验的介入,才能更好地整合各种零散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需要建立在感觉信息输入的基础之上。
两者相辅相成,交互作用
触景生情
草木皆兵
幻觉(没有建立在输入信息的基础之上)
白痴(没有经验或期望解释输入的信息)
直接知觉的理论
(1)模板假说
人们在头脑中储存有无数的模板集,这些模板非常详细,从而使我们有可能辨认出各种客体。
也就是说,把观察到的客体模式与头脑中的模板集进行比较并选出与之匹配的最佳模板,我们就识别了该客体。
难以解释字母知觉中的问题。A
(2)原型假说
原型是一类事物最典型(最常见)的例证。知觉的识别过程不是与模板精确、等同的匹配,而是与原型相一致。
研究发现,即使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完全与原型匹配的样例,人们也能够形成一种原型,识别出该客体。
(3)特征假说
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就是把事物的特征与记忆中所储存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把整个事物与模板或原型相匹配。
研究者不仅区分出不同的特征,还区分出不同类型的特征,例如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等等。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对象性)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的对象,而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景。
整体性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
知觉的组织原则
邻近性
相似性
对称性
良好连续
共同命运
封闭
线条朝向
简单性
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形状
大小
颜色
明度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空间知觉的参考系
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我们总是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叫知觉的参考系。空间知觉的参考系可分为两类:以知觉者自己为中心的参考系和以知觉者以外的事物所建立的参考系。
二、视空间知觉
(一)单眼线索
相对大小
对象重叠(遮挡)
质地梯度
明亮和阴影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眼睛的调节
(二)双眼线索
双眼线索则强调双眼的协调活动所产生的反馈信息的作用。
线索:
视轴辐合
双眼视差。
双眼线索是近距离深度知觉的主要途径
三、听空间知觉
(一)单耳线索
由单耳所获得的线索,虽不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方位,却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距离。
(二)双耳线索
时间差
强度差
位相差
第四节 时间知觉
一、时间知觉的参考系
(一)宇宙环境所提供的信息
(二)计时工具
(三)生物钟信息
二、时点、时序、时距
(一)知觉到的现在
知觉到的现在上限是按照一个刺激序列可以被知觉为整体所持续的时间来衡量的。因此,这个时限不仅取决于人的客观认知加工能力,也取决于刺激材料和环境的属性。
(二)顺序和持续
时间知觉包含对时间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三)对持续时间的估计
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刺激的物理性质、生物属性、认知与人格因素等。
三、时间知觉与空间事件
时间和空间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彼此很难分割。
时间对空间产生影响的经典例子是tau效应,即时距越长,知觉到的距离也越长。
时间知觉受空间事件的影响称为kappa效应。
第五节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客体或客体的部分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以及变化速度的知觉。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一、运动知觉的参考系
人在观察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时,都要与另一物体相比较。这个被比较的物体,就是运动知觉的参考系。
生活实践使我们形成了一条基本经验:知觉对象是活动的,而背景是固定的。
二、真动知觉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运动知觉的阈限会受目标物的网膜定位、视野中有无参照点、目标离观察者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三、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
(1)动景运动。物体本身并未移动而只是刺激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距条件下连续交替呈现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称动景运动,也称φ现象。
(2)自主运动。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后,光点会古怪地动起来。
(3)诱导运动。由于周围其他物体运动,使本来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动的一种错觉就叫做诱导运动。
(4)运动后效。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朝相反方向的运动后效。
第六节 错觉
错觉的含义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知觉对象歪曲的知觉
该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错觉的种类
大小错觉:缪勒-莱耶错觉;潘佐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
螺旋和运动错觉
明暗错觉与形重错觉
二、错觉原因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有关。人对当前事物的感知总是受着过去经验的影响。
情绪态度也会使人产生错觉,如时间错觉。
错觉也可能是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