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基础,简单实用,涵盖内容全面
编辑于2020-02-28 12:08:43考研西医综合,外科学,普外科知识点和考点汇总。涵盖腹部损伤、乳腺疾病、胰腺疾病、门脉高压症、胆道疾病、小肠疾病、阑尾炎、大肠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腹外疝、腹膜炎、血管外科、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等考点和知识点。
西医综合考研外科,骨科学内容。涵盖手外伤、运动系统慢性劳损性疾病、周围神经损伤、脊柱损伤、下肢骨科、骨创伤概率、上肢顾客、脊柱外科、运动系统畸形、骨关节疾病、骨肿瘤、感染性疾病
考研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和外科学总论知识点汇总。涵盖男科疾病与血尿,肾上腺占位,肾脏感染性疾病,肾脏肿物,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损伤,外科学总论等考点和知识点。适合西医综合考研与执业医师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考研西医综合,外科学,普外科知识点和考点汇总。涵盖腹部损伤、乳腺疾病、胰腺疾病、门脉高压症、胆道疾病、小肠疾病、阑尾炎、大肠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腹外疝、腹膜炎、血管外科、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等考点和知识点。
西医综合考研外科,骨科学内容。涵盖手外伤、运动系统慢性劳损性疾病、周围神经损伤、脊柱损伤、下肢骨科、骨创伤概率、上肢顾客、脊柱外科、运动系统畸形、骨关节疾病、骨肿瘤、感染性疾病
考研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和外科学总论知识点汇总。涵盖男科疾病与血尿,肾上腺占位,肾脏感染性疾病,肾脏肿物,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损伤,外科学总论等考点和知识点。适合西医综合考研与执业医师使用。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概述
定义:精神症状是异常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们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判断方法
1. 纵向比较
2. 横向比较
3. 是否与现实环境相符
共同特点
1.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志的控制
2. 症状一旦出现,很难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法使其消失
3. 症状的内容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4. 症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常见精神症状
一共11个方面
I. 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
1. 感觉减退
对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表现为对外界强烈刺激产生轻微的感觉或完全不能感知
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
要注意器质性病变
2. 感觉过敏
对刺激的感受性增高,表现为对一般强度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如温和的阳关却感觉特别刺眼
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分离障碍,躯体忧虑
3. 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
性质难以描述,易变化,定位不明确,多游走
多见于躯体忧虑障碍,精神分裂和抑郁发作
知觉障碍
1. 错觉
定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病理性错觉常常出现在意识障碍是,多为错视和错听
多见于谵妄状态
2. 幻觉
是精神科临床上最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症状之一
定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根据所设计的感觉器官分类: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幻觉
根据体验来源
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患者对其深信不疑并作出相应的行为
假性幻觉: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感觉
内容不完整不清晰
根据产生条件
a. 功能性幻觉
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是同一器官的幻觉
多为功能性幻听,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b. 反射性幻觉
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器官
如听到广播声音就同时看到播音员
c. 入睡前幻觉
是在入睡前出现的幻觉,多为幻视
d. 心因性幻觉
在强烈的心理因素下影响下产生的幻觉
多见于应激相关障碍,分离障碍
3. 感知综合障碍
定义:是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够正确感知,但对某个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分类
a. 视物变性症:对事物的性转,大小,体积的错误感知
显大症
显小症
b. 自身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知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
c.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感知
d.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周围事物的空间距离,位置等的错误感知
e. 非真实感:患者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产生了不真实的感觉,犹如隔了一层窗纱
多见于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
II. 思维障碍
正常人的思维特点
1. 目的性
2. 连贯性
3. 逻辑性
4. 实践性
思维形式障碍
1. 思维奔逸
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加快
随境转移
音联
意联
多见于躁狂发作
2. 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
多见于抑郁发作
3. 思维贫乏
患者感觉脑子空荡荡的,没有什么思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痴呆及智力发育障碍等
4. 思维的连贯性障碍
指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包括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词语杂拌
5. 思维不连贯
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的语言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的状态
多见于谵妄状态
6. 思维中断
思维联想过程突然发生中断,患者说话时语言突然中断,片刻后又重新开始但是所谈主题已经改变
多见于精神分裂
7. 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被夺: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突然被某种外力抽走
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不属于自己的思想被强行塞入自己的脑中
两者均不首个人意志支配
8. 强制性思维
是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觉脑内涌现出大量的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想法
9. 病理性赘述
患者对某种事物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描述,但最终能过回答出有关问题
10. 思维化声
自己的思想变成了声音,认为其他人也能听到
11. 词语新作
12.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13. 逻辑倒错性思维
14. 强迫思维
患者脑中反复出现某一概念或者内容相同的东西
强迫怀疑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回忆
强迫性对立思维
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为妄想
特点
1. 妄想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深信不疑
2. 妄想涉及本人,且于本人具有利害关系
3. 妄想内容具有个体独特性,是个体的心里特征
4. 妄想的内容与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有关,且通常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分类
根据妄想的起源
原发性妄想:是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内容多不可理解
是精神分裂的典型症状,对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心理疾病基础上的妄想,多可理解
按照妄想的结构
系统性妄想:指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的妄想
非系统性妄想:是一些片段,零散的妄想,多自相矛盾
按照妄想的主要内容
1. 关系妄想:总认为周围的事情都与自己有关,如被人咳嗽,说话就是在针对自己
2. 被害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某个人或组织进行迫害,可出现拒食,逃跑,报警等行为
出现频率最高的妄想类型
3. 夸大妄想:认为自己特别厉害
4. 罪恶妄想:认为自己罪大恶极
5. 疑病妄想:坚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
6. 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某异性或者多个异性钟情,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是对自己爱的表达
7. 嫉妒妄想:专指患者无中生有的坚信自己配偶对自己不忠
合称色情妄想,都与性有关系
8. 子主题
超价观念
是一种强烈情感色彩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III. 注意障碍
1. 注意增强
为主动注意的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过分关注某些事物
2. 注意减退
为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和注意稳定性降低,表现为注意力难以唤起和维持
3. 注意涣散
之以利不集中,容易分心,多见于注意缺陷型多动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
4. 注意狭窄
注意集中于某一物是,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5. 注意转移
主动注意不能持久,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是注意对象不停转换
IV. 记忆障碍
1. 记忆增强:专指对病前已经遗忘且不重要的记忆能回忆起来,甚至包括事情的细节
2. 记忆减退
3. 遗忘
记忆在大脑中丧失,对往事不能回忆
4. 虚构:未经历过的事情
5. 错构:经历过的事情
V. 智能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未成年之前智能低下
痴呆:成年后由于某种原因,智能低下(原本正常)
全面性痴呆:大脑的弥散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受损,多见于老年痴呆
部分性痴呆:大脑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患者可只出现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或综合分析困难等,见于血管性痴呆和脑外伤后痴呆的早期
假性痴呆:指强烈的精神创伤后,部分患者出现一中类似痴呆的表现,但是大脑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
刚赛综合征:患者可以完成困难动作却不能回答简单的问题,好像是在开玩笑一样
童样痴呆:患者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特征
VI. 定向力障碍
指对环境和自身状况认识能力的丧失或认识错误
VII. 情感障碍
性质障碍
1. 情感高涨:正性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病态的喜悦
2. 情感低落:负性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忧愁,苦闷,唉声叹气
3. 焦虑: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的状态
4. 恐惧:面临某种事物或处境时出现的紧张不安的反应
波动障碍
1. 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2. 易激怒:情感活动的激惹性增高,表现为极易因为一般小事而引起强烈的不愉快情感反应
3. 情感不稳:患者的情感反应极易发生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到另一个极端,喜怒无常,变化莫测。
协调性障碍
1. 欣快:在智能障碍的基础上出现的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愉快体验
2. 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者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
3. 情感矛盾:患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但患者并感觉不到这两种情感的矛盾和对立
4. 情感幼稚:成人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幼稚,缺乏理性控制
VIII. 情感障碍
性质障碍
1. 情感高涨:正性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病态的喜悦
2. 情感低落:负性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忧愁,苦闷,唉声叹气
3. 焦虑: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的状态
4. 恐惧:面临某种事物或处境时出现的紧张不安的反应
波动障碍
1. 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2. 易激怒:情感活动的激惹性增高,表现为极易因为一般小事而引起强烈的不愉快情感反应
3. 情感不稳:患者的情感反应极易发生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到另一个极端,喜怒无常,变化莫测。
协调性障碍
1. 欣快:在智能障碍的基础上出现的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愉快体验
2. 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者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
3. 情感矛盾:患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但患者并感觉不到这两种情感的矛盾和对立
4. 情感幼稚:成人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幼稚,缺乏理性控制
IX. 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表现为在病态的情感或者妄想的支配下,患者持续的坚持某些行为,具有极大的顽固性
意志减退:表现为动机不足,缺乏积极主动的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缺乏兴趣
意志缺乏: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
矛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表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但患者并不感觉到这两种意向的矛盾和对立,没有痛苦和不安
X. 动作行为障碍
1. 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增多的运动行为及语言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相协调,并于环境保持密切联系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表现为患者增多的行为及语言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2. 精神运动性抑制
a. 木僵:指动作和语言互动完全被抑制
程度最为严重
b. 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出现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极不舒服的姿势,也能长时间维持不懂,形似蜡塑一般(空气枕头)
c. 缄默症:语言活动的明显抑制
d. 违拗症:指患者对他人的要求加以抗拒
主动违拗:患者不但拒绝执行他人要求,还做出与之相反的行为
被动违拗:患者对他人的各种要求一概拒绝执行
3. 模仿动作:患者无目的的模仿他人的动作
4. 刻板动作:患者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5. 作态: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
6. 强迫动作:患者明知没必要,却难以克制的去重复某种动作行为,如不重复,患者往往焦虑不安,如强迫洗涤,强迫检查
XI. 动作行为障碍
1. 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增多的运动行为及语言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相协调,并于环境保持密切联系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表现为患者增多的行为及语言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2. 精神运动性抑制
a. 木僵:指动作和语言互动完全被抑制
程度最为严重
b. 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出现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极不舒服的姿势,也能长时间维持不懂,形似蜡塑一般(空气枕头)
c. 缄默症:语言活动的明显抑制
d. 违拗症:指患者对他人的要求加以抗拒
主动违拗:患者不但拒绝执行他人要求,还做出与之相反的行为
被动违拗:患者对他人的各种要求一概拒绝执行
3. 模仿动作:患者无目的的模仿他人的动作
4. 刻板动作:患者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5. 作态: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
6. 强迫动作:患者明知没必要,却难以克制的去重复某种动作行为,如不重复,患者往往焦虑不安,如强迫洗涤,强迫检查
XII. 意识障碍
意识清晰度降低
1. 嗜睡:意识清晰度较低微降低
2. 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
3. 昏睡:意识清晰度较混浊更低,对一般刺激没有反应,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可出现不自主运动及震颤
4. 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程度逐渐增加
意识清晰度降低伴范围缩小或内容变化
朦胧状态:患者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知觉。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谵妄状态:患者出现大量的幻觉,错觉,这些幻觉和错觉以形象鲜明的恐怖性幻觉和视觉为主;夜间加重,具有昼轻夜重的规律。持续数小时至数日
梦样状态:外表好像清醒,但患者完全沉湎于幻觉幻想之中,就像做梦一样,与外界失去联系。持续数日或者数月
XIII. 自知力障碍
患者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病态表现
常见精神疾病综合征
幻觉妄想综合征
以幻觉为主,并在幻觉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妄想,幻觉和妄想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
躁狂综合征
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为特征
抑郁综合征
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为特征
紧张综合征:最突出的症状时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
遗忘综合征
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主要表现为对近事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和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