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
医学寄生虫学 第一篇 总论,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
这是一篇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定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分类。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是指 37 周≤胎龄<42 周,2 500g≤出生体重≤4 000g,无畸形或疾 病的活产婴儿。早产儿(preterm infant)又称未成熟儿(premature infant)。
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脏病引起的 GFR 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汇总了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与治疗等详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总论
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
寄生现象
共生:任何两种 生物以紧密关系相伴生活在一起
各类型的共生关系之间无明显界线,有不少重叠,还可能相互转变。
偏利共生(共栖):共同生活的两种生物,仅形成空间上的依附关系,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结肠内阿米巴和人
互利共生:共生生物之间在生理学上相互依存,共生双方都受益。共生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生存。白蚁和消化道内的鞭毛虫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寄生物:生理上依赖于个体较大的生物体
寄生虫:为动物的寄生物
宿主:被寄生的一方
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
直接型生活史
不需要中间宿主
土源性寄生虫
间接型生活史
需要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
生物源性寄生虫
感染期:进入人体的阶段
人体寄生期:主要致病时期
排离人体期:重要的诊断时期(诊断期)
外界发育期:自然环境,中间宿主或媒介
寄生虫类型
寄生部位
体内寄生虫
体表寄生虫
寄生生活时间
永久性寄生虫
暂时性寄生虫
对宿主的选择性
专性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
偶然性寄生虫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免疫功能受累时,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
宿主类型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既可感染人又可感染某些脊椎动物的寄生虫,当感染动物时,这些动物作为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起保虫和储存的作用,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能生存但不能继续发育,长期处于幼虫阶段。这些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内,才能发育为成虫。
媒介:作为寄生虫的宿主或携带者,传播寄生虫病的某些节肢动物或无脊椎动物。是寄生虫完成生活史必需的。
可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称为媒介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生物性媒介
机械性媒介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掠夺营养
机械性损伤
毒素作用
免疫病理损伤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免疫反应
结局
消除性免疫:将寄生虫完全清除
带虫免疫:清除部分寄生虫,具有部分抵抗再感染的能力
伴随免疫:不能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大量繁殖,引起寄生虫病
寄生虫的生物学
寄生虫的进化
前适应:从自生生活到寄生生活的过程中,生物体为了适应寄生生活,发生了某些调整,称为前适应。是必要的
适应性 变化
形态学改变
生理与代谢方式改变
侵入机制特化与加强
繁殖能力增强
世代交替:需要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交替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免疫学改变
免疫逃逸
组织学隔离
表面抗原的改变
抗原变异
抗原伪装与分子模拟
表膜脱落与更新
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
调节性T细胞的激活
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
封闭抗体的产生
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营养:都通过细胞膜吸收
代谢
能量代谢
合成代谢
代谢的调节
在细胞水平上的调节
环境和遗传方面的调节
分类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原虫学
原生动物界
阿米巴门
眼虫门
后滴门
副基体门
透色动物门
孢子虫门
纤毛虫门
色混界
双环门
医学蠕虫学
动物界
线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棘颚门
医学节肢动物学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蛛形纲
甲壳纲
唇足纲
倍足纲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长期或暂时在人体内生存,不引起明显的林场症状
慢性感染:感染的寄生虫数量较少,较长时期临床症状较轻
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查出病原体
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携带和传播病原体
异位寄生与多寄生现象
异位寄生: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租住内寄生
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
幼虫移行与幼虫移行症
幼虫移行: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宿主后,在宿主体内有移行的特点
正常移行
幼虫移行症:幼虫进入非适宜宿主,不能发育成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肤、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
内脏幼虫移行症
皮肤幼虫移行症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播源: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土壤传播
经空气传播
经节肢动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
经胎盘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地方性
季节性
自然疫源性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
生物因素
社会因素
正在出现的寄生虫病
新现寄生虫病
再现寄生虫病
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感染方式:寄生虫进入人体的途径
经口感染
经皮肤感染
经节肢动物感染
接触感染
自体感染
经胎盘感染
血源感染
经乳汁感染
器官移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