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 C1 古希腊教育
333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 背诵框架
教育学333考研 外教史第四章框架记忆法
教育学考研333教原第五章教育目的详细框架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古希腊教育
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
背景
四面交通不便,农业发达,自给自足,寡头政治
目的
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性质
完全由国家控制
内容
吃苦耐劳的精神
军事体育训练(5项竞技:赛跑,跳高,摔跤,铁饼,标枪)
道德教育
教育体制
婴儿出生后由长老检查身体,决定是否培养。
0~7岁在家接受家庭教育。
7~18岁进入军营接受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
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艾弗比)接受军事训练。
20~30岁接受战争训练,服兵役
30岁授予公民资格,有权利参加公民大会、担任官职,仍然参战、军训
60岁免除兵役。
重视女子教育
培养身体强健的母亲,保证子女的身体健康。
在男子外出作战时,女性可以保卫祖国。
方法
野蛮的军事训练、鞭笞
评价
斯巴达这种以国家为导向。重实践重军事的教育,是教育史上一种重要的实践倾向。
但是斯巴达教育只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忽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阻碍了斯巴达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雅典
雅典三面环海,航海和商业贸易发达。
政治上的多次变革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繁荣的经济发展,为雅典发展民主意识提供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健美体格和高尚心灵完美结合的人。
除了重视体育训练外,雅典人还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培养思想道德,发展美感教育。重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美德
教育性质
不完全由国家控制,允许私人办学。
教育方法
更加温和,具有民主色彩。
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
0~7岁,在家接受父母教育。
7岁后进入私立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舞蹈教育。
13岁时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私立学校,也可以进入角力学校或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
16岁后普通青年不再接受教育,进入社会,从事各种职业。贵族阶级的青年可以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更加系统的体育训练、智力教育和美感教育。
18~20岁进入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
20岁授予公民资格
不重视女子教育,女子深居简出,在家接受教育。
雅典教育注重人的身心和谐统一发展,具有民主色彩。他们对于理性教育的理解、对于和谐发展的重视,反对专业化和职业化教育,强调自由教育为后来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比较
相同点
都是奴隶制国家教育,都是为了国家和政治服务。
教育内容上都重视军事体育训练。
教育体制都有具体的年龄划分,有各自完善的教育体制。
不同点
目的不同
教育方法不同。
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雅典不重视。
性质不同:斯巴达完全由国家控制,雅典允许私立学校。
子主题
古典时期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简介
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特征
怀疑主义,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
教育目的是训练公民和政治家。
教育贡献
云游各地,授徒讲学。
扩大了教育内容和方式,三艺+自然科学。
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 教育的主要内容,新型教育。
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育的职业化。教育政治和道德关系 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
丰富古希腊教育思想 成型 发展线索和方向。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智德统一 知识 智慧 道德内在联系 善恶知识 美德即知识
德行可教 道德不是天生 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 教育是主要途径
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雏形
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先进性。试图打破贵族阶级德行天赋的思想。
观点不完善,忽略了道德中的情感和行为因素。
苏格拉底法
步骤
柏拉图
学园
简介 西方最早高等教育机构
内容 课程门类众多,数学,哲学,音乐。天文。
模式
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教学与探索思辨相结合。
贡献
广泛开展教学活动 培养了大量人才,从严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促进了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希腊学术活动的中心。
学习即回忆
学习并不是学习外部知识,而是通过灵魂对于已知的而忘记的知识进行回忆。学习理念世界是灵魂对理念知识的回忆。灵魂是永恒的,不变的,在降生的肉体之前,已经认识了理念世界中的一切理念。
肉灵魂与肉体相结合时,由于受到束缚失去自由,害怕恐惧,现象世界的诱惑与欲望。忘记已有知识。
对于真理知识的遗忘和灵魂的睡眠是暂时的,遇到适宜的环境和合适的提示时,或者感知可感事物,会唤起灵魂中的已有知识。
理想国
简介 柏拉图的教育政治著述。
哲学王领导的正义国家。
统治者,军人,工农商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一切财产公有,儿童公有,教育公有。
男女平等接受教育。
强调四大美德即正义,节制,勇敢,智慧。
教育目的 培养哲学王。
教育作用 理想国的建立和维持,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国家通过教育培养顺民和合格的统治者。国家管理监督一切教育。对公民实行强制教育。
教育内容
男女平等 广泛教育 七艺
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阶段0~6岁。
初等教育阶段7~16岁。
军人教育阶段17~20岁。
哲学家预备教育阶段。21~30岁。
哲学家教育阶段。31~35岁。完成该阶段的教育,被称为哲学家可以一边执政,一遍继续学习。50岁时能够治理国家成为哲学王。
重视教育,教育与政治相结合,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重视体育。身心协调发展,注意早期教育。
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认为变革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亚里士多德
吕克昂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35年。哲学学校。
重视科学研究和相应的实验训练。
建有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
实践亚里士多德教育观念的主要机构。
与学园等合并为雅典大学。
四艺以及哲学,物理,文法文学,诗歌伦理学等广泛课程。
教育模式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研究与实验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分班授课。
灵魂论
植物的灵魂 初级阶段 营养成长发育繁殖。
动物的灵魂 中间阶段。 本能感觉情感欲望。
理性的灵魂。高级阶段。 认识与思维。
人的发展中身体 情感 理智有发展顺序。相对应
教育意义
人有动物性。
人区别于动物。 通过教育使欲望服从于理性。
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自由教育
教育对象。
自由公民。
教育目的。
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
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影响的自由知识。七艺
意义
成为西方经典教育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