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验诊断学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学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知识点整理
编辑于2020-07-07 16:52:16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
IgG、IgA、IgM检测
均升高(多克隆型增高)
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等;也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病如SLE、RA
单一增高(单克隆型增高)
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IgE检测
与一型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有关
血清M蛋白检测
又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
血清中检测到M蛋白,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最为多见)、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半分子病等。
血清补体检查
补体是新鲜血清中存在的不耐热的且经活化后具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促进免疫复合物与凋亡细胞清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总体补体溶血活性(CH50)检测
参考区间试管法50-100kU/L反映传统途径的活化程度
血清补体C3检测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由巨噬细胞和肝细胞合成,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0.8-1.5g/L
血清补体C4检测
由巨噬细胞和肝细胞合成,参与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
0.2-0.6g/L
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某些恶性肿瘤和移植物排斥反应
降低见于1、补体合成能力降低:如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2、补体合成原料不足:如营养不良(多见于儿童);3、补体消耗或丢失太多:如SLE/RA活动期,急性肾小球肾炎;4、先天性补体缺乏
免疫细胞检查
白细胞分化抗原(CD)
T淋巴细胞检测
CD3代表T淋巴细胞总数,CD4代表辅助性T淋巴细胞,CD8代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D3+T淋巴细胞降低: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放化疗
CD3、CD4、CD8均增高:提示T细胞型淋巴细胞恶性疾病
CD4+/CD8+细胞比值升高:常见于RA活动期、多发性硬化症(MS)、膜型肾小球肾炎、重症肌无力、Sjogren综合征以及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CD4+/CD8+细胞比值下降:常见于AIDS、恶性肿瘤进行期和复发期、瘤型麻风病,也可见于部分感染性疾病如传单
B淋巴细胞检测
CD19为全部B淋巴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B淋巴细胞活化后不消失,是最重要的B淋巴细胞标志分子
CD19+细胞升高:见于B淋巴细胞系统恶性肿瘤(如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等)
CD19+细胞降低: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如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剂应用
NK细胞活性测定
参考区间 NK细胞活性(自然杀伤率):47.6%-76.8%
NK细胞活性升高:常见于病毒感染的早期、Down综合征、接受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等
NK细胞活性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AIDS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
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查
动态监测
蛋白质类
甲胎蛋白(AFP)
AFP是人胎儿发育早期,由肝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胎儿出生不久后逐渐消失。当肝细胞发生恶变时,细胞中合成AFP的基因重新激活,致使血中AFP含量明显升高。
参考区间:血清<25μg/L
升高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约50%患者AFP>300μg/L,但也有18%肝癌患者不升高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不同程度升高,但常<300μg/L(主要是由于受损失的肝细胞再生而幼稚化,随受损肝细胞的修复,AFP逐渐恢复正常)
生殖腺恶性肿瘤,如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
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开始升高,7-8月时达到高峰,一般在400μg/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若孕妇血清AFP异常升高,应考虑胎儿有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
癌胚抗原(CEA)
结构复杂的可溶性糖蛋白,早期胎儿的胃肠道及某些组织细胞具有合成CEA的能力,出生后明显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可见CEA升高,在乳腺癌、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也有升高。广谱肿瘤标志物。
参考区间:血清<5μg/L
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肺癌及胰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和肺部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百分率较低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前列腺癌标志物
参考区间:血清<4μg/L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肾和泌尿系统的疾病可轻度升高(一般4-10μg/L)
糖蛋白类
CA15-3
乳腺癌相关抗原
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检出灵敏度
CA125
上皮性卵巢癌相关抗原
非卵巢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胰腺癌、胃癌
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
CA19-9
胰腺癌、胆囊癌、胃肠道癌相关抗原
阳性检出率依次为: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硬化和肝炎等疾病也有不同程度升高
胰腺癌首选肿瘤标记物
CA-50
胰腺癌、胆系癌、HCC、卵巢癌、结肠癌、乳腺癌、子宫癌等
鉴别良恶性胸腹水
CA72-4
胃肠道肿瘤和卵巢癌标志物
监测胃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灵敏度优于CA19-9和CEA,三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卵巢癌的灵敏度达60%,与CA125比较,对粘液性囊腺瘤的敏感性高,考虑和CA125组合应用以提高卵巢癌检出率
结肠癌、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也可见增高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存在于宫颈、肺、头颈部等鳞状细胞癌浆中,非角化癌细胞中最丰富
鳞癌肿瘤标志物
酶类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前列腺癌标志物(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对复发、转移、预后有价值)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某些肾脏和前列腺检查可导致PAP升高
α-L-岩藻糖苷酶(AFU)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性明显升高,阳性率显著高于AFP,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
其他恶性肿瘤,如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也有部分升高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部分病例AFU升高,随病情好转下降,动态监测有助于与肝癌的鉴别
妊娠期间,AFU升高,分娩后迅速下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由γγ亚基组成)
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
神经母细胞瘤(90%以上),疗效和复发指标
小细胞肺癌(80%以上),高灵敏高特异度指标
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
异常凝血酶原(APT)
90%原发性肝癌患者升高
组织多肽抗原(TPA)
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膀胱转移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高;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和胃肠道疾患也可升高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升高见于女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男性睾丸母细胞瘤、精原细胞瘤;胚胎性肿瘤通常AFP与hCG均阳性
降钙素(CT)
甲状腺髓样癌标志物
常见基因检测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BRCA1和BRCA2
ras基因
Her-2/neu
EFGR
自身抗体检查
类风湿因子(RF)
约90%RA患者的RF呈阳性,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症、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干燥综合征和SLE患者都有较高的阳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现RF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
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90%)和敏感性(40-60%),与类风湿性因子无明显相关性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SLE、RA、干燥综合征等疾病,也见于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自然流产、血小板减少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及肿瘤、感染(AIDS、麻风、疟疾等)、血小板减少症、脑卒中及心肌梗死患者。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是血管炎患者的自身抗体,为诊断血管炎的特异性指标。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将其分为胞质型ANCA(cANCA)、核周型ANCA(pANCA)和不典型型ANCA(xANCA)3型。其中cANCA主要见于韦格纳肉芽肿病(WG)。
抗核抗体
均与SLE有一定联系
抗核抗体(ANA)是以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这种抗体无器官和种族的特异性,最多见于未治疗的SLE,是结缔组织病的标志,也可出现于其他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肝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
抗双链DNA(dsDNA)抗体
阳性见于SLE活动期,阳性率70-90%,特异性高,特别在并发狼疮性肾炎时起重要作用,但敏感性低;对SL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极为重要,是SLE诊断标准之一。
抗Sm(Smith)抗体
SLE所特有,疾病特异性达90%,且能反映SLE的活动程度,但敏感性较低
抗组蛋白抗体(AHA)
50-70%的SLE及95%以上的药物诱导性红斑狼疮可出现抗组蛋白抗体
抗核糖核蛋白(URNP)
主要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也是诊断该病的指标之一
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
可通过胎盘
抗Scl-70抗体
特异性地出现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的患者,并预示预后不良
抗胞质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
许多肝疾病可检出AMA,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时,AMA阳性率可达90%以上
抗Jo-1抗体
对肌炎和间质性肺纤维化有高度特异性
细胞因子检查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物还有γ-谷氨酰转移酶(GG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