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古代文学史(二)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考科目——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第四五章,其他章节和科目都有,会陆续发布,可以先关注。自己按照考试大纲总结的,其中红色为“识记”,绿色为“理解”,蓝色为“应用”,打差号的为近几年考过的题目。不用看书,直接背这个就行,我就是背这个通过的
编辑于2022-02-12 00:19:51第五编 第四五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杜甫——一祖
黄庭坚
生平
山谷体
山谷体是指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风格,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情趣;三是好奇尚硬,造语洗尽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同时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诗歌的题材内容
一类是用于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诗、次韵诗以及咏物诗,约300首。
一类是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
还有一类是能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情写意的作品,包括思亲怀友、感时抒怀之作,羁旅行役诗和一部分题咏书画及轩亭的诗,占黄诗总数的三分之二。
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特色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渊源方面,黄庭坚对杜甫、陶渊明、韩愈、李商隐及西昆诗派都有所继承,但以学度为宗旨,尤其是强调要规模杜甫夔州以后的诗。句法不仅是黄庭坚学习前人艺术经验的入口,也是他自己创作中推陈出新的重要方面,黄庭坚作诗,喜欢多用拗句就是从杜甫那里学来的,但杜甫只是偶一为之,黄庭坚则专意于此,成为“山谷体”的特色之一。
黄庭坚提倡多读书,要以学问为诗,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说。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他力避常规的用烂的俗典,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发挥,或取其一端生发开去,或将几个可粘连的典故融为一炉,营造新的意境。用典是山谷体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重要方面。
生新瘦硬,向来被认为是山谷体诗风的特征,黄庭坚作诗长以字句的奇屈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为达此景,除命意新奇、谋篇必熟和生律拗拙外,字句的锻炼也是极其讲究的,工于练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练法著称。山谷体诗不全是生新瘦硬的作品,也有写的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
词作的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词颇得东坡豪放词的神韵。
黄庭坚的词无论豪放、旷达还是婉丽之作,都带有他兀傲俊洁的个性色彩。
黄庭坚的俗词带有明显的学柳咏的痕迹。黄庭坚词之俗有二:一是写艳情而流于狎亵,二是运用下层社会的俚俗语言僻子怪字。
陈师道
后山体
后山体是指陈师道的诗歌创作风格,其主要特点是
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后山体的五言诗之佳者,往往以拙为工,简妙淡雅,瘦而有骨,用力而无痕,学老杜而得其神髓。这是刻苦掌握写诗技巧后,返璞归真所呈现出来的化巧为拙的诗歌境界,情真意切,达到了所谓至情无文的境地。
陈与义
简斋体
简斋体是指陈与义的诗歌创作风格,风格遒上,思力沉挚,突破了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取材和诗境都较恢弘,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其前期诗多书怀、咏物、唱和之类的作品,其中那些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清新冲淡,明净雅致。
前期诗歌创作中,陈与义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较为明显,如重视句法,造语凝练;但他的诗句比较流动,比黄、陈在更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仗的束缚,长于宽对和活对,并且善练虚字,善于在闲淡处取胜,虽精警不及黄庭坚、锻炼不及陈师道,但意境、情韵却胜过他们,展露出善于捕捉瞬间意象的作诗天分。
后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南渡之后,陈与义在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之中,对杜甫诗有了更深的领会,作诗由黄、陈上溯杜甫,学杜诗那种直面社会现实的感慨遥深,能“以雄浑代尖巧”。诗风变得雄阔浑厚,沉郁悲壮。
在陈与义的后期创作中,比较接近杜甫的是七言诗,取法杜诗的酣畅饱满之格,得其沉雄之韵。诗的对仗已不完全注重字面的工稳精巧,而更重于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使全诗的意境更加圆润。
三宗
第五章 柳永与北宋词坛
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代表词人
初期
晏殊
欧阳修
创造时期
柳永
生平
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开拓
柳永词中表现出了具有下层市民特征的感情、观念、价值标准。
柳永词中多写风尘女子,但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却是真挚的、深沉的、平等的。这种态度与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士大夫词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柳永的不少词作为迎合受众而作,甚至可以说柳词是作为商品投入市场的。受众的需要成为柳词题材内容的选择。
柳永的词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向着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拓展。大量描写羁旅行役的感受和城市风光,柳总首开风气。柳永一生或为功名奔走,或因仕宦颠簸,常行走于旅途,他往往把途中所见与羁旅劳顿,人生遭际的痛苦交织一起。
对词体的开拓
柳永在词史上以创制慢词而著称,完善了慢词的体制和表现手法。
柳永的慢词在表现手法上适应下层是民众中的接受习惯,叙事写情直观浅露,不求含蓄蕴藉,不为比喻联想。
在章法上,柳永词更注重叙事完整,描写细腻的效果。
柳永做慢词,用铺叙手法,无论叙事、写景或是抒情,层层铺叙,层层递增,情感表达尽露无余,不求余韵。这是一种迥别于小令的手法。
柳永词广泛流传,语言的通俗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柳词语言之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词中采用湿市井方言俗语,使他的词具有生动易懂的特点。
其二,柳永常在词中用第一人称代言模,拟人物声口语气,柳永的词,有一些是适应歌妓的要求而写,并由歌妓演唱的,为了演唱的委婉生动,柳永在揣摩歌妓心理,模拟歌妓声口方面下了功夫。
柳永运用韵脚,四声等变化达到奇特刺激的效果,以此来吸引和感染受众。据研究,柳永的词中韵脚的安排与其他词人作品的大致均匀有很大不同,忽疏忽密,疏者二十余字用韵,密者数字即用韵。疏密如此悬殊,可见柳词当时之词调音乐,其旋律必然跳动活泼,变化多端,在演奏时忽而“缓歌慢舞”,忽而“急管繁弦”,极尽变化之能事。再来看四声的安排,柳词中运用四声阴阳、去声、入声字、去上连用、句中用韵以及双声、叠韵,使人感到音节极其响亮。柳永词之所以受到受众的热烈欢迎,与其词的音律、语音的安排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
艺术特点
柳永风格呈现雅俗两种不同的特点。柳永词以俗称世界,然并非仅长于俗。刘永本是文人,且是艺术素养极高的文人,他的一些词作如《八声甘州《》,写自己的身世时事之感,融景入情,意境深远,格调高雅,具有诗的气质和韵味,更重要的是,此词是柳永切身感受,并非迎合他人而做,表现出柳永的文人本色。
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的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他之后,文人创作慢词渐多,蔚为大观。北宋后期集大成的周邦彦也以慢词著称,从柳永慢词中汲取营养。柳永的俚俗词风也影响于后世,黄庭坚、秦观等人都学柳永作词,俗词创作在文人中不乏传人。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对金元曲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柳词则有“曲祖”之称。
苏轼
秦观
生平
秦观词作的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
秦观虽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他的词却看不出有多少东坡豪放词风的影响,而近于花间体,是所谓典型的本色当行之词。宋人论少游词多注意其词纤艳柔婉的外部特征,如果深入体察秦观的”词心“,则可发现“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秦观词中之情深沉浓挚,多写相思离别的题材,但在词中融入了自己身世经历的感受,尝尝在言情述愁中表现出很深的思致。
秦观在当时即以精通音律而著称。秦观的词平仄协调,音节和谐,节奏鲜明,具有悦耳动听的音乐美。秦观汲取了柳词通俗自然的语言特点,形成了自己清新雅致而又明白晓畅的语言风格。
秦观词在本色的婉约词体的发展流变中有着重要地位。他和柳永合称“秦柳”,于周邦彦合称“秦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总结期
周邦彦
生平
子主题
词的集大成
子主题
艺术成就
柳永曾以擅长写羁旅行役而闻名,周邦彦这类题材的词更有出蓝之誉。如《兰陵王》,布局严谨周密,能寓灵活多姿之描写、顿挫缠绵之抒情于整体性铺叙中,回环往复,层层渲染,意蕴无穷。诗境至此,可谓“浑化”。
周邦彦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章法结构上面。(16)
周邦彦在词的结构上颇具匠心,章法布局开阖回旋,既有柳词的叙事容量和感情力度,又避免了直露无余。正是这种开阖有致的章法,使周邦彦的词显示出感情的浑厚和表达的蕴藉,从而展现出深受文人推崇的沉郁顿挫的境界。
周邦彦在章法布局上还常用不同感情的相互衬托的手法,如《满庭芳》,词中乐情与哀情相互衬托,情感跌宕起伏,具有含蓄蕴藉的效果。
以景结尾是周邦彦词结构布局的又一特色
周邦彦倾力作词,苦心孤诣,因而周邦彦的词具有人工美的特色。
周邦彦的词以语言典雅、音律精严而为人称道。他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自己出。 周邦彦的词既具有词体的声情本色,又有文人雅士所认同的诗性气质,因而他的词深受后世推崇。
李清照
生平
易安体
词分前后期
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清丽淡雅
沉郁哀痛
词论的主要内容
尚雅
思想的雅正
语言音律的文雅
“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与诗有别,词比诗更有鲜明的声律特点。
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当时就被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清新淡雅又通俗易晓,常用通俗浅近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自然流畅,清新宜人。如《一剪梅》
李清照精于音律,特别是她善于将语言变化与声情、词情相结合,达到表现情感的艺术极致。如《声声慢》
朱敦儒
生平
樵歌体
樵歌体是指朱敦儒词作的风格,他的词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潇洒,加之风格自然飘逸、语言浅近如话,在词坛自成一格,形成柳“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艺术特点(19/10)
主要写男欢女爱、离别愁绪的传统题材,难度前追求轻狂放逸的人生境界,如《鹧鸪天》,表现了他笑傲王侯、豪放不羁的个性。
难渡后一改早期词的缠绵和狂放,而代之以沉痛激切。被迫隐居的晚年,写了大量的隐逸词,如《好事近》,用于清疏晓畅,写出了隐逸者的闲适与淡泊。此词意境超旷而飘逸,画面优美,笔法空灵蕴藉,富于深蕴远趣。
第二节 秦观、晏几道和贺铸
晏几道
生平
艺术特点
晏几道一改晏殊《珠玉词》那种雍容典雅的气度,形成及其凄楚哀怨的伤感情调。如《蝶恋花》,选取生活中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深婉曲折的抒写心灵的颤音。
晏几道是北宋词人中最后一位以写小令著称的词人,他的词将花间体的华美精致、含蓄蕴藉发挥到了极致。晏几道的词多写自己的感情经历,在情感深度的挖掘伤,与《花间》词相比已有很大的推进。
贺铸
生平
艺术特点
盛丽、妖冶、幽洁、悲壮
贺铸词风格多样,盛丽、妖冶者继承花间此风,如《青玉案》,结尾连用三个比喻,生动而新奇。
贺铸性格耿直,不为权贵折腰,又好尚气使酒,评论时政,臧否人物,因而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潦,抑塞不平之气时于笔端发之。
贺铸师法苏轼,清旷不足而悲壮过之,在北宋豪放词阵营中独具特色,对南宋辛弃疾及其爱国词派影响巨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