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古代文学史(二)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考科目——古代文学史(二)——第六编第四章,其他章节和科目都有,会陆续发布,可以先关注。自己按照考试大纲总结的,其中红色为“识记”,绿色为“理解”,蓝色为“应用”,打差号的为近几年考过的题目。不用看书,直接背这个就行,我就是背这个通过的
教育学考研,333,中国教育史第一章 西周教育制度与“六艺”教育,分享了学校萌芽的传说、西周的教育的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自考,成考,考研都能用,后面章节会陆续发布,希望对大家有用。
自学考试公共课必考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主要内容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古代文学史(二)
第四章 元代散曲
第一节 元散曲的创作情况和基本特点
散曲及其形制
小令
小令又称“叶儿”,取其小的意思。它是散曲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套数
套数也称散套,它是散曲中结构比较复杂、篇幅较为宏伟的一种形式。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有头有尾的套曲。
带过曲
带过曲界于小令和套数之间,他一般由同一宫调的两个或三个小令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内容
元代散曲创作分前后两期
元成宗黄庆、延祐以前为前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这是散曲兴盛时期。
后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逐渐移至杭州一带。随着散曲的繁盛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家队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或主要精力、主要成就在于散曲创作的作家,创作倾向趋于雅正典丽,尽管也有俗而趣如睢景臣《高祖还乡》这样的作品,但已不是主流。
元代散曲创作的豪放、清丽两种风格
前期以豪放为主流,但是清丽之作也有重要地位。——马致远
后期以清丽为主,豪放为辅——张可久
元代散曲的语言风格
散曲不需要蕴藉,也不需要庄重与典雅,它是中口语白话写成,直白地表露作者的内心感受或生活体验与追求。
散曲的妙处不在耐人寻味,而在于一泻而下,一览无余,靠风趣、讽刺取胜。
散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但又不乏文采,文而不迂,俗非卑俗,不溶于街巷俚歌。
散曲语言一般符合正常语法,不大使用传统诗歌中的特有句法,但也常常熔铸诗(包括词)语入曲,通俗中又不乏辞采。
第二节 前期散曲作家作品
元代前期散曲作家的构成
以诗文为主兼写散曲,如卢挚、姚燧等
以创作杂剧为主兼写散曲,如关汉卿
元代前期散曲的代表作家
关汉卿
主要内容
有些男女恋情的,多写离别与相思
有写自适情怀的。写自适情怀的作品,闲适中其实都深寓着激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还有自画像式的抒写自身感受的,代表作如《一枝花》
艺术特点
关汉卿的散曲豪爽而带老辣,富有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激情,对世事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常表现出诙谐的个性。语言以质朴为主,但也灵动活泼。写男女恋情的作品,则尖新流丽。
王和卿
风格特征
滑稽挑达
荒诞
马致远——“曲状元”(前期作品留存最多的)
他的散曲多写隐居生活,描写自然景物和游子漂泊,表现愤世和厌世的思想。但曲词老健,疏放、宏丽,成为曲中豪放派的代表。
马致远散曲中表现超然出世、与世无争、旷达恬退、及时行乐等主题,写自己隐居生活的作品最多。
第三节 后期散曲作家作品
张养浩
张养浩现存散曲作于他罢官休居之后,回首官场中的尔虞我诈,风波惊险,有万千感慨。所以他对官场的讽刺,更有着深于世故的锐利。同时,他赞美田园生活的平静闲适,也真挚亲切。
张养浩散曲影响更大的是他的怀古之作。特别是《山坡羊》,这首散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王朝与百姓利益的根本对立,使作品的思想价值升华到一个难能可贵的高度。这首小令的特点是以语言警策动人。
艺术特色
张养浩是一位深切关怀民生疾苦,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曲家。他的不少作品都带有政治批判色彩,显示出沉郁的风格,语言比较质朴豪放。
乔吉
乔吉的散曲作品,大底围绕他四十年落拓漂泊的生涯,写男女风情、离愁别绪、诗宴酒会,歌咏山川形胜,抒发隐逸情怀,感叹人生短促。世事变迁。他以嘲讽与超脱的态度对待功名仕途,世情沧桑,表现出一个洒脱不羁的江湖才子的精神面貌。
清丽雅正、注重自居的锤炼与音乐的和美,内容多表现厌世情绪。
张可久——元人留存散曲最多的作家
张可久散曲的内容比较广泛,一些吊古伤今之作,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作为一个文人无可奈何的心境。
他反映现实的作品,也对某些生活现象加以讽刺。
张可久散曲中咏物写景、闲适游冶之作较多,这些散曲,不少写得清丽可喜。
特点
张可久散曲注重形式格律,喜欢雕琢字句,追求诗词般的典雅,少用俚言俗语,有不少作品又回归到词的风格韵味,这代表了元后期散曲由俗返雅的趋势。但张可久的散曲并没有失去散曲清新、自然的本色。
贯云石、睢景臣、刘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