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学)
本框架基于粉笔课程及考试大纲、参考多份笔记和口诀,在刷题1w的基础上总结而成。考教资的同学,不需要看课,看完你也会忘!参照我的框架按章刷题,总结口诀,不断强化记忆,高分不是梦!
编辑于2023-09-12 16:32:59第三章 中学教学
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 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
教学与智育:交叉关系
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①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任务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培养能力)
洛克,裴斯泰洛奇
实质教育(传授知识)
赫尔巴特(德),斯宾塞(英)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双基+德智体美
一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间接性
间接经验
引导性
教师指导
简捷性
效率高
教育性
知识+品德
教学过程的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间接性规律、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学生以学习间持经验为主
学生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
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互为前提,基础,标志,结果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级:舰长传教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首要环节、起始阶段)
领会知识(中心)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复习
运用知识
学以致用
检查知识
调整,改进
急领(老)公孕检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见)
含义
多种感官、感性认识
种类
实物直观
实际事物:实物,标本
模象直观
虚拟形式:图片,录像、电影、幻灯片
言语直观
形象化的语言
贯彻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选择言语讲解不滥用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行)
含义:学懂学会、学以致用
①新知识+生活中的例子②理论+运用
贯彻要求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本地的历史、文化等)
书本知识要注重联系实际
正确处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运用乡土书本训练
启发性原则
含义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贯彻要求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扬教学民主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动手,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牧民发问
循序渐进原则
含义
学科逻辑体系+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二者缺一不可】
贯彻要求
按照学生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入繁
教学要有系统性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学生系重点
巩固性原则
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
复习
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量力性原则
含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学生能够接受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含义:知识+品德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语言传递
讲授法
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主体】、运用最多最广的教学方法、≠注入式
讲授法基本要求: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注意启发
讲究语言艺术
要组织学生听讲
谈话法/问答法
老师问学生答【师生主体】
评价
优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主观能动性
缺点: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讨论法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生生主体】
评价
优点:集思广益
缺点:需具备一定基础,多在高年级使用
读书指导法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自己】
直观感知
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进行示范性的实验
参观法
教师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研究
实际训练
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为目的
实验法
学生使用仪器和设备获得知识与技能
实习作业法
理论+运用
实践活动法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中学)
情感陶冶
欣赏教学法
体验真善美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选用依据
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
课程性质和特点
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教学环境等因素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老师工作
备课(前提)
三备
备教材[钻研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备教法[设计教法]
三计划
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上课(中心环节)
根据任务数量分类
单一课
一节课一个任务
综合课
一节课多个任务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气氛热烈
结构合理,态度从容,语言艺术,板书有序
慕容方气购泰语书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课外辅导
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但不是上课的延续
学业成绩评价
编写试卷指标
效度
是否有效(测出想测的)
信度
一致性,稳定性
难度
难易程度
区分度
鉴别能力(区分高低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
古代社会 教师一个个轮流施教
最早最古老
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因材施教
缺点 学生数量少、效率低
班级授课制
地位:最基本,应用最广泛
发展
国外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国内
清末-京师同文馆
优缺点
优点
效率高,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集体教育作用、有利于教学管理
缺点
最大的缺点在于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级
辅助形式
①个别辅导②现场教学(讲授+参观)
特殊形式
复式教学
多个年级一个老师
分组(分层)教学
能力成绩进行判定
分类
外部分组(编班)
内部分组(编组)
设计教学法(克伯屈)
自己决定,自己设计,自己负责
道尔顿制
教师指定书目,学生自学
特朗普制
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灵活的课程表)
教学评价
概念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
分类
实施功能
诊断性评价(前)
摸底考试,分班测验
形成性评价(中)
随堂测验,口头提问
关注过程,促进学生发展
总结性评价(后)
期末考试
关注结果
运用标准
相对性评价
排名、相对位置
与人比有竞争(四六级)
绝对性评价
标准、目标
与分数比(教资)
个体内差异评价
与自己比
过去与现在,不同方面
评价主体
外部评价
别人评价
内部评价
自己评价
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
用文字表述(评语)
定量评价
用数据表述(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