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健康管理学 第二章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健康管理学 第二章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内容
编辑于2020-07-01 23:52:49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概述
概念: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直接面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一组医学学科
学科分类
治疗手段、治疗对象、解剖、病种、诊断手段
优点
促进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
缺点
关注疾病,忽视患者,费用高
特征
服务人(复杂性)、探索性、启动医学研究、检验医学成果
发展趋势
微观深入 宏观扩展、学科体系分化与综合、医学与高科技结合
循证医学
概念
医生诊断、治疗或预防措施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控制成本-效益比
特点
证据依靠随机对照试验(临床指南)
诊断方法和技术 (病因、病理解剖、 病理生理诊断)
问诊和病史采集
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婚育史、月经史
体格检查
视触叩听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主要内容
血液检查
内容
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
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
包含
血液成分(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
体液、排泄物检查
内容
尿、粪、体液、胃液、脑脊液、胆汁等
尿检包括 (尿液干化学+ 尿沉渣分析仪方法)
一般性状
尿量、气味、外观、比重、酸碱度
化学检测
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
尿沉渣
细胞、管型、结晶体
生化检查
内容
机体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生化功能、毒物分析、药物浓度检测
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
血液、体液中电解质、微量元素
血气分析、酸碱平衡
激素、内分泌功能
药物、毒物浓度
肝功能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血清蛋白电泳、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y-谷氨酰转移酶
肾功
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管重吸收、酸化
免疫学检查
内容
免疫功能、临床血清血、肿瘤标志物(不可作为肿瘤诊断依据)
病原学检查
内容
感染性疾病、医院感染、性传播疾病、细菌耐药性
遗传学、脱落细胞学检查
应用
正确选择项目(确诊、辅助、鉴别)、 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灵敏度-确诊、特异性-否定、准确度-准确)、 ROC曲线
参考值范围的确定
统计学为基础 参考平均值±两个标准差
医学影像学检查
X线成像
原理
X线对人体的穿透力,及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不同(白色:高密度、高厚度;黑色:低密度、低厚度)
检查方法
检查手段分
普通检查
造影检查
高密度造影剂
低密度造影剂
成像方式
透视
优
简单、多体位
缺
缺乏永久性图像记录、荧光屏亮度差(头颅、骨盆不透)
摄影(常)
优
永久记录、图像清晰
缺
一个方向重叠图像,不能动态观察
数字
数字x线成像(DR)
计算机x线(CR)、数字x线荧光(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图像清晰,显示精细血管结构
图像表现
大小、位置、形态、骨骼关节、轮廓、密度、功能改变
应用
呼吸、骨关节、消化首选
特点
优
永久记录
缺
有射线、图像重叠、造影有创、造影剂过敏风险
CT检查
原理
X线束穿过人体特定层面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分辨率-像素-体素(Hu)
检查方法 (造影剂是否使用)
平扫(腹部扫描予口服水、碘等造影剂)
Ct造影强化扫描
观察病变组织血供及其与血管关系
一般强化扫描
病变动态强化扫描
肘静脉注射60%碘造影剂100ml
特点
优
更清晰、检查组织密度变化
缺
射线、功能变化难发现,颅低部骨伪影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粘膜变化、造影剂过敏
检查技术
螺旋CT(多方位)、CT血管造影、CT仿真内镜检查、定量CT检查(骨矿含量测定)、多层CT扫描
超声成像
原理
超声波,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回声不同
超声诊断种类
超声示波诊断法(A型超声诊断)
二维超声显像诊断法(B型超声诊断法)
超声光电扫描法(M型超声诊断法)-多用于心脏(M型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超声诊断法(D型超声诊断法)-心脑血管
四种回声
无回声型
尿、胆汁、血液、腹水-液性暗区
低回声
肝脾、心肌-均匀细小中等强度光点
强回声
心内膜、心瓣膜、肾包膜、胆囊壁-较强的密集光点回声
含气型
肺、胃肠道-强反射,界面后方的组织结构不能显示
用途
测实性脏器、测囊性器官、测心脏 血管结构功能血流、各种占位、积液、妊娠胎儿、活检定位
核磁共振
原理
人体氢原子核在巨大、恒定、均匀磁场中受射频脉冲激动后共振,经接受线圈接收后计算机处理的人体断面图像
检查方法
平扫
腹部造影剂(枸橼酸铁胺)
强化扫描
造影剂-血供及与血管关系
MRI特殊成像技术
MR血管成像(MRA)、MR胰胆管成像(MRCP)、功能MR成像(FMR)
特点
优
无射线;多轴成像;图像不受人体正常组织干扰;高清;造影剂无不良反应
缺
检查时间长;磁体恐惧感;小关节不普及;费用高
其他临床辅助检查
心电图
心律失常、传导障碍的分析诊断、心肌梗死、房室肥大、心肌受损、缺血
核医学 (开放型放射性核素)
体外检查
体内检查
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功能显像
非显像
内镜检查
发展
硬式、可曲式、纤维、电子内镜
分类
上消化道 (胃镜检查)
食管、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
乙状结肠、结肠、小肠、直肠镜
呼吸系统
纤维支气管镜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最常用、最主要)
作用
预防、治疗、诊断
治疗作用
有效治疗目的
不良反应
不符合用药目的,为患者带来有害反应
选药原则
病情轻重、药动学与药效学、个体差异、药价或效应
合理用药
前提
明确诊断、根据药动学药效学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疗程、考虑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药源性疾病
甲型(量效关系密切)、乙型(因人而异)、长期用药致病、药后效应型(畸形、过敏反应)
抗生素合理应用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使抗生素失活、改变靶物质产生耐药、降低抗生素在菌体内的积聚
手术
分类
专科、复杂(大中小)、急缓(急诊、限期、择期)、肿瘤、远期(根治、姑息)、无菌(无菌、污染、感染)
作用
优
治疗作用
缺
局部损伤
出血、感染、炎症、组织破损、瘢痕
全身各系统影响
代谢增强、内分泌系统活跃、循环系统负担加重、腹部手术使消化系统抑制、免疫系统抑制
并发症
出血、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及感染、尿储留及感染
发展
显微外科手术、腔镜手术
介入 (内科)
治疗技术
血管性介入、非血管性介入、内镜下介入
优点
微创、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
放射
原理
利用放射线(如放射同位素产生的a、b、y射线)和各类x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线、电子束、质子束、其他粒子束等治疗疾病
生物学效应
直接损伤(破坏DNA)、间接损伤(射线运用于体液中的水分子)
副作用
取决于细胞对射线敏感性;放射部位、面积、剂量、射线性能;患者全身状况
全身反应
血液(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胃肠(纳差、厌食、恶心、呕吐);神经(乏力、嗜睡、失眠)
物理疗法
内容
电疗、超声波、光疗、高压氧
适应症
炎症、神经损伤、肌肉损伤、术后并发症等
临床医学在健康 管理中的应用
关系
临是健的学科基础、健是临的学科延伸、二者融合并存
区别
服务目的、服务对象、服务模式
临床
病人中心;疾病原因、诊断、治疗、预后;病史采集等检查、药物等治疗
健康管理
健康、亚健康、慢性病风险人群、慢性病早期康复人群;预防;全面监测、风险评估、有效干预、连续跟踪
应用
诊断方法、非药物疗法、临床指南、临床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