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骨创伤概论
考研西医综合,外科学,骨科学,创伤骨科概论,骨折概论,骨折分类,治疗原则,骨折并发症
编辑于2021-09-15 19:40:34骨创伤概论
概论
I. 定义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II. 分类
A. 依据病因分类
a. 病理性骨折
疾病导致的骨质破坏,轻微暴力(打苍蝇)即发生骨折
b. 创伤性骨折
急性
直接暴力
暴力点在骨干的骨折线上
间接暴力
传导性(骨)
1. 肱骨髁上骨折(儿童)
2. 桡骨远端骨折(老人)
牵拉性(肌)
1.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缝匠肌
2. 髌骨横行骨折:股四头肌
3. 跟腱断裂
慢性
疲劳骨折
腓骨远端骨折
第2、3跖骨骨折
B. 是否开放
开放性骨折
看时间:早期及时清创
皮肤或器官与外界相通
闭合性骨折
不相通
C. 是否完全
完全性骨折

横行骨折
髌骨横断,无移位或移位<5mm
踢球用力,股四头肌牵拉导致 稳定骨折,伸膝位外固定
压缩骨折
老年人多见,骨质疏松,摔了一跤
脊椎骨折压缩骨折(滑脱 I°<1/3)
出现轴向叩击痛
跟骨压缩骨折
嵌插骨折
股骨颈多见
表现
一定出现
轴向叩击痛
轴向暴力导致
可以出现
短缩畸形
插进去的短缩,插不进去的不短缩
一定没有
皮下瘀斑、软组织肿胀、反常活动
皮下瘀斑:囊内骨折,血液局限在骨髓腔内不溢出,无皮下瘀斑 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肌肉不受纵向暴力干扰 反常活动:嵌插进去,稳定,连接处稳定,不出现反常活动
斜型、螺旋、粉碎性,凹陷骨折、骨骺分离
不完全性骨折
全是稳定的
裂缝骨折
看部位:颅骨或肩胛骨
凹陷骨折是裂缝骨折的重型,变成完全性骨折
青枝骨折
看年龄:儿童骨折为青枝骨折
儿童可见骨骺,若出现骨骺分离,则变成完全性骨折
D. 是否稳定
稳定型骨折
外固定即可
完全
横行骨折,压缩骨折,嵌插骨折
不全
裂缝、青枝骨折
不稳定型骨折
须手术内固定
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
III. 四个三原则
1. 骨折的一般体征
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2. 骨折的特有体征
反常活动是最有意义的体征
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3. 脱位的三大体征
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空虚
肩关节前脱位:方肩畸形
4. 骨折治疗三原则
复位(最基础治疗)
固定
功能锻炼(最终目标)
5. 不出现反常活动
稳定性骨折
脊柱骨折
颈椎骨折或胸腰段骨折(T10—L2)
骨盆骨折
耻骨或坐骨骨折
干扰项:髋骨
出现会阴部瘀斑
骨折的愈合
I. 分期
血肿机化演进期
血肿炎症机化
a. 特点:无菌性炎症出现
b. 时间:骨折后2周开始出现
c. X线:无变化
原始骨痂形成期
临床愈合
可以拆外固定
a. 特点:桥梁骨痂出现
连接骨痂:环状和髓腔内骨痂
软骨化骨
内、外骨痂
膜内化骨
b. 血肿大小与骨痂大小不成比例
c. 时间:骨折后3-6月
d. X线:骨折线模糊
骨痂改造塑型期
可以拆除内固定
a. 特点:Wolff定律: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增强,非应力轴线的骨痂逐渐被清除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b. 时间:骨折后1-2年
c. X线:骨折线彻底消失
II.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不痛不动,看不清,负重不变形
A:局部标准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
可有局部畸形
B:影像学标准
X线骨折处有连续骨痂,骨折线模糊
C:功能标准
外固定解除后,上肢平举1kg、1min;下肢行走3min,30步
连续观察2周不变形
III. 影响愈合因素
A. 局部因素
血供(最主要)
a. 骨折段血供差
胫骨干中下1/3骨折后
滋养动脉断裂,远端血供仅靠骨膜下小血管维持,造成骨折延迟愈合
容易发生骨折
胫骨多段骨折
b. 骨折段血供完全丧失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仅剩发自闭孔动脉的小凹动脉供血(血供忽略不计),造成股骨头坏死
c. 本身血供差
手:舟骨骨折
脚:距骨骨折
感染
开放性骨折
骨折类型
螺旋和斜形骨折:骨折接触面积大,愈合快
横行骨折:接触面积小,愈合慢
B. 全身因素
年龄
50岁不是影响因素,七八十岁是影响因素
健康状况
C. 医生因素
剥骨膜,摘碎片,牵引力,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a. 软组织、骨膜剥离过度
b. 清创不当
c. 过度牵引,骨折断端分离
d. 反复的手法复位
复位不满意,对线差:不影响是否愈合,影响愈合的好不好看
e. 固定不牢固
f. 过早或不恰当的功能锻炼
IV. 愈合延迟或不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经治疗后,已超过一般愈合所需要的时间,但是骨折处仍有反常活动
骨折不愈合
除外超过时间外,还有以下表现
X线
肥大型
骨折端膨大呈象足样
萎缩型
诊断
骨折端无骨痂,断端分离
骨髓腔被致密的硬化骨质封闭
治疗
手术植骨并内固定
骨折的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休克器官组织,两个综合征
1. 休克
骨盆骨折或股骨干骨折+大出血或心率快血压低,神志有障碍
急救现场:压迫止血
医院急诊科:补液升压抗休克:盐
2. 器官损伤
骨盆骨折最常见损伤后尿道
胸廓肋骨骨折最常见脾脏损伤
先抗休克,同时手术处理内脏,最后处理骨折
3. 周围组织损伤
四肢骨折伴周围神经损伤
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
骨盆骨折
盆腔内髂内动脉损伤
DSA诊断
补液无效者,髂内动脉介入栓塞
骨盆骨折不损伤脊髓
4. 脂肪栓塞综合征
肺脂肪栓塞
股骨干骨折早期,突发胸痛,呼吸困难(SpO2:92%),咳嗽
肺动脉血栓栓塞
下肢骨折晚期,长久卧床,突发胸痛,严重的呼吸困难(SpO2:80%),咯血
肺空气栓塞
股骨干或骨盆骨折大出血,正压输液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
5. 骨筋膜室综合症
部位
小腿背侧或前壁掌侧
原因
供应肌肉的小动脉闭塞缺血,肌肉因为缺血肿胀导致 小腿下段:骨缺血 小腿不带下的骨折:肌肉缺血
胫骨中上段或中段骨干骨折,血肿灌注到筋膜室内或长腿石膏外固定包扎过紧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刺破肱动脉或前臂骨折外固定过紧
表现
急性缺血5P综合征
疼痛,苍白,麻痹,无脉,感觉异常
筋膜室处压痛,肌肉主动屈曲疼痛,被动牵拉伸直肌肉疼痛
治疗
筋膜室压力>30mmHg或出现5P时,急诊切开深筋膜减压
晚期并发症
Volkman畸形缺血,肌肉挛缩畸形:表现为爪型手
晚期并发症
血栓肺炎压疮感染,肌炎关节炎僵硬,骨萎缩骨坏死肌挛缩
1. 与长期卧床相关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坠积性肺炎
压疮
2. 与骨折开放相关
感染
3. 损伤性骨化
骨化性肌炎:肘关节附近损伤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血中溢出到骨头周围软组织中,血肿骨化形成骨痂
4. 创伤性关节炎
本质是关节面软骨磨损导致继发性骨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
肘关节本身损伤:肱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三踝骨折
必须可开解剖复位
5. 关节僵硬
最常见
功能性障碍
对比:关节强直:关节炎晚期导致,器质性功能障碍
6. 骨萎缩,缺血型骨坏死,缺血型肌痉挛
骨折的治疗
现场急救原则
A. 抢救休克:补液
B. 伤口:包扎
急救现场:不清创,不复位。
应转运至医院再清创、复位
C. 骨折:固定
凡是怀疑可疑的病人,均按照骨折处理
上肢固定与胸部,下肢固定于健侧
患肢肿胀:切开衣袖和裤脚,减轻压迫
骨折处有明显成角畸形者,可牵引患肢使之变直后在固定
D. 迅速转运
骨折诊疗思维
诊断:反常活动,首选X线,最佳CT
治疗
方法:手法→手术复位
效果:解剖→功能复位
骨折解剖复位标准
骨折对位、对线完美复位
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A. 旋转或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B. 下肢缩短移位
成人<1cm,儿童<2cm即可
C. 长骨干横行骨折或侧方移位
骨干骨折对位至少1/3,干骺端对位至少3/4
D. 成角移位
下肢:允许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成角(<10°);完全矫正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侧方成角
前壁:双骨折要求完美复位,否则影响前壁旋转功能
骨折切开复位
影响
骨折断端血运差,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指征
1. 关节内骨折
2. 分离骨折。骨折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
3. 并发血管神经损伤
两个选项的血管,神经,选血管
一个选项的血管神经,选上
4. 多处骨折
5. 未达到功能复位
6. 不稳定型骨折
四肢:斜型、螺旋或粉碎性骨折
脊柱:骨折合并脱位或爆裂骨折或Chance骨折
备注
踝关节骨折
Danish-Weber和Lange-Hanson分型:II型: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石膏外固定+内踝螺丝固定,外踝钢板固定
后踝:累及胫骨关节面的1/4—1/3 ,螺丝钉固定
运动系统检查
首选:物理检查(反常活动),进一步首选:X线检查
X线检查
两位
正位,侧位
加做
斜位:看掌骨及跖骨
张口位:看寰枢椎骨折
轴位:看根骨
两节
看骨头上下两个关节
两侧
患侧及健侧对比
两次
伤口当日没见到骨折线,伤后两周后在此做X线检查
舟骨骨折:鼻烟壶压痛
两个角度
Bohler角(跟骨结节关节角)

有根骨结节与根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根骨前、后关节突连线形成的夹角
正常值:40°
Q角

由股四头肌与髌韧带轴线的夹角
正常值:14°